欧盟对加密货币的最新监管政策有哪些?

欧盟对加密货币的最新监管政策有哪些?

欧盟在2025年针对加密货币领域实施了一系列新的监管政策,旨在加强金融安全、反洗钱(AML)和消费者保护。以下是主要政策要点:

1. 《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法案》(MiCA)全面生效

  • 适用范围:MiCA覆盖三类加密资产——资产参考代币(ART,如黄金支持的稳定币)、电子货币代币(EMT,如单一法币支持的稳定币)和其他加密资产(如实用代币)。证券型代币、NFT和DeFi暂不在其监管范围内。
  • 稳定币监管:要求稳定币发行方需在欧盟获得授权,非欧元计价的稳定币交易量受限。未获授权的稳定币(如Tether的USDT)将被下架。
  • 市场行为规范:禁止市场操纵行为(如虚假宣传、内幕交易),代币发行者需提交白皮书并通过欧盟成员国的审查授权。
  • 交易所合规:仅允许符合MiCA标准的交易所在欧盟运营(如币安、Kraken、Coinbase),算法稳定币被明确禁止。

2. 旅行规则(TFR)扩展至加密货币

  • 转账身份验证:要求加密资产服务提供商(CASP)在转账金额超过1000欧元时,收集并共享发送方和接收方的身份信息(如全名、国家、交易所名称)。
  • 自托管钱包限制:从自托管钱包向服务提供商转账超过1000欧元需提供身份信息,但个人对个人(P2P)转账不受此限制。

3. 反洗钱(AML)新规

  • 匿名支付禁令:禁止使用身份不明的自托管钱包进行加密货币支付。超过3000欧元的匿名现金或加密支付被视为非法。
  • 隐私币限制:明确禁止Monero、Dash等隐私币的交易,并要求平台下架相关资产。

4. 网络安全与运营韧性(DORA)

  • 网络安全标准:要求金融机构(包括CASP)建立风险管理框架,定期测试系统韧性,并报告网络安全事件。该法规自2025年1月起适用。

5. 税务报告要求(DAC8)

  • 交易透明化:从2026年起,加密服务提供商需向税务机关报告用户的跨境和国内交易,涵盖NFT和质押收益等。税率由各国自行设定,但需符合欧盟框架。

6. 智能合约与数据法案

  • 紧急停止机制:要求智能合约内置“紧急停止开关”,以便在漏洞或攻击时暂停功能,可能影响DeFi协议的运行模式。

其他重要政策

  • DLT试点与数字欧元:欧盟推出分布式账本技术(DLT)沙盒,允许测试代币化金融工具;数字欧元进入设计阶段,拟通过银行中介提供钱包服务。
  • 自托管钱包交互监管:与托管钱包交互的自托管钱包交易需接受监督,但纯P2P交易豁免。

影响与争议

新规在增强市场透明度的同时,也引发对隐私和金融自由的争议。例如,匿名支付禁令被批评为“对个人自由的侵犯”,而智能合约的监管可能抑制技术创新。此外,部分交易所(如币安)已调整存取款流程以符合欧盟要求,增加了用户操作复杂度。

如需了解具体法规的合规细节或实施时间表,可进一步查阅欧盟官方文件或相关交易所公告。

Share this…
Leave a Comment

Comments

No comments yet. Why don’t you start the discussion?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